走进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指挥显示屏映入记者眼帘,上面实时显示着城市的各项运行数据:从交通流量到环境监视测定,从公共监控到城市管理,诸多数据在这里汇聚成流。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实时调度、处置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让算力、数据的调度、流通、交易更直观地展示了出来。
该中心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通过这一些先进的技术,城市管理者能够实时获取并分析海量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智能交通系统能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配时,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问题;智慧环保系统能实时监测垃圾桶满溢情况,及时通知环卫部门进行清理,并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该负责人表示,乌兰察布智慧城市以“全市一盘棋”为指导,“集约利旧”为原则,统一的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大数据服务平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底层支撑,建设城市数据基础设施,构建“1+1+N+M”的整体技术框架,即1个指挥中心,1个智能中枢,N个统一组件,M个智慧应用,分期建设、逐步完善。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中部,2013年,随国家数据产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凭借气候、能源、区位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优势,成为国家“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的重要节点。十多年来,乌兰察布市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通用算力到AI智算,阔步前行。
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科科长冯渊浩介绍,2025年新签约内蒙古华网数据、中诚力诺、并济智算、新远景集团4个数据中心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签约落地40个数据中心项目,其中智算中心37个,总投资约1661.75亿元,签约标准机架规模约130万个(折算2.5kW),累计完成投资约276.84亿元。已建成标准机架29万个,投运标准机架20万个,上架率达69%。
在内蒙古政务云大数据灾备中心主机房内,一张张蓝光光盘正在高速存储数据。这些光盘虽小,却具有“百年存储”的超长保存时间,具备不可篡改、防潮防霉、抗电磁辐射、低经营成本、节能环保等独特优势。“灾备中心是大数据时代保护数据资产的重要手段。公司使用自主研发、完整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设备,利用物理形态稳定、低能耗、长寿命的蓝光光盘对数据来进行存储备份,确保信息数据资产的安全完整。”内蒙古中弘紫晶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佘剑纯说。
佘剑纯和记者说,公司于2019年落户乌兰察布市,灾备中心于2020年11月11日正式投运,具备完全的数据安全保密容灾备份条件。一期项目为150个机架规模,存储容量23PB。通过各方一起努力,自2021年1月开始正式接收政府数据以来,项目运行平稳。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设计安装高标准机架2.2万架,承载服务器可达22万台,新建数据机房9.7万平方米、改造厂房1.33万平方米,计划2027年建成投运。“之所以落地乌兰察布,主要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能源优势、气候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佘剑纯说。
冯渊浩介绍,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的算力关联产业链条渐具雏形。其中在数据应用与服务业,全市已入驻运营16家企业,涉及热线服务、数据标注与审核、软件开发、基础设施运维、网络安全运营等业务领域;内蒙古政务云大数据灾备中心已存储21家委办局冷数据1.1PB;数字装备制造业方面,鑫悦达服务器机柜生产制造项目年产能达3万架,金石易服数据中心服务工厂项目顺利签约。产业链条发展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2024年共营收2.6亿元,缴税756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调整算力产业空间布局,做好大数据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和管理,精准协调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难题。协调各数据中心企业开放接口接入乌兰察布绿色算力多云纳管一体化监测调度平台,加快促进算力供给、调度、使用及结算智能化。到2025年,预计共建成标准机架49万个,可投运标准机架37万个;争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产值突破百亿元,税收4亿元。”冯渊浩说。(经济日报记者 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