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大幅落后三星生物2025 DCAT Week 上 CXO 企业战略部署引关注

  药明生物与三星生物的2024年业绩对比显示,药明生物在营收和利润增长方面已大幅落后于三星生物。

  2.2025年3月17-20日,全球医药行业盛会DCAT Week在纽约举行,各大CXO企业在会上部署战略,决定未来行业格局。

  3.除此之外,药明生物目前在全世界内规划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预计总产能将超过58万升,而三星生物计划到2032年总产能将升至132.4万升。

  在全球生物医药 CDMO 赛道上,一场激烈的竞赛正在进行。3 月 25 日,药明生物发布 2024 年年报,通过与同期三星生物年报数据对比,行业格局的变化清晰可见:药明生物在营收和利润增长方面已大幅落后于三星生物。与此同时,2025 年 3 月 17-20 日,全球医药行业盛会DCAT Week 在纽约举行,全球 CXO 企业在会上的战略部署,不仅决定着自身的未来,也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 月 25 日,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布 2024 年业绩。全年收入 186.754 亿元,同比增长 9.6%,其中非新冠收益同比增长 13.1%,但相比 2023 年 37.7% 的增幅,下滑明显。全年纯利 39.45 亿元,同比增长 10.5%,然而企业具有人应占纯利 33.56 亿元,同比下降 1.3%;企业具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 47.84 亿元,同比增长 1.8%。

  从地区分布来看,药明生物 57.3% 的收入来自北美,23.1% 来自欧洲,中国客户收益出现下降。

  反观三星生物,已大幅超越药明生物。2024 年,三星生物全年营收达 4.55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230 亿元),同比增长 23%;盈利增长 19%,达 1.32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65 亿元)。

  销售额从 2023 年的 3.69 万亿韩元(约 28 亿美元)增至 4.55 万亿韩元(约 33 亿美元),增幅 23%;盈利同比增长 29% 至 1.32 万亿韩元(约 9.2 亿美元)。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总额 185 亿美元,其中未完成服务订单和未完成潜在里程碑付款订单分别为 105 亿美元和 80 亿美元,3 年内未完成订单 37 亿美元。2025 年 1 月,药明生物与默沙东达成药明海德爱尔兰敦多克疫苗基地资产转让协议,约 30 亿美元未完成服务订单取消。扣除该协议影响,未完成订单总额比上一年增加约 9 亿美元。

  从地区收入看,2024 年药明生物北美地区收入增长显著,达 106.96 亿元,同比增长 32.5%,占总收入的 57.3%;欧洲和中国地区收入则出现下滑,欧洲地区收入 43.23 亿元,同比下降 15.9%,中国地区收入 28.2 亿元,同比下降 9.6%。药明生物称,中国区收入下滑主要归因于融资环境欠佳,若将 2024 年中国地区海外授权项目重新归类于中国,中国地区收入呈同比低个位数增长,而北美地区增长得益于中国的海外授权项目贡献。

  此外,药明生物目前综合项目总数 817 个,其中后期临床开发项目 66 个,早期临床项目 328 个。2024 年新增 151 个项目,比 2023 年新增项目增加 14.39%。

  三星生物年订单总额轻松超过 163 亿美元(约合 1187 亿人民币)。2024 年,三星 Biologics(最重要的包含研发、临床试验、生产)营收 3.5 万亿韩元(约 2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2024 年,三星生物签署 3 份超 1 万亿韩元的合同,合同总额累计超过 163 亿美元。

  2024 年,三星生物还拿下多份关键订单:4 月与默沙东签订合同,订单总额 1.88 亿美元,合同于 2032 年底到期;5 月与礼来合作合同延长至 2029 年底,订单价值提升至 4.79 亿美元;6 月与百特合作得到扩展,获得额外 2.08 亿美元用于药品生产。

  三星生物现有 1、2 和 3 号工厂充分的利用,4 号工厂成功扩建,支撑了 2024 年的强劲收入增长。目前,三星生物已获得全球前 20 大制药公司中的 17 家作为客户,并将目标瞄向前 40 家。

  三星生物第五家工厂预计2025 年 4 月完工,届时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 78.4 万升,第六家工厂也在规划之中,总产能将升至 96.4 万升。

  三星生物计划在 2032 年前完成 6 - 8 号工厂的建设,预计 6 号工厂将在 2027 年完成建设。在其产能扩张战略下,预计到 2032 年,三星生物生产能力将达到 132.4 万升,这将使三星生物超越竞争对手 Lonza 和富士 Diosynth 生物。

  此外,三星生物在 2025 DCAT Week 上透露,今年还扩展到 ADC 领域,并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一个专用设施。

  根据药明生物官方网站信息,预计到 2026 年,公司在全世界内规划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包括中国、爱尔兰、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总产能预计将超过 58 万升。

  在药明生物业绩承压、行业格局重塑的背景下,2025 年 3 月 17 日至 20 日,全球医药行业盛会 ——DCAT Week 在纽约举行,众多 CXO 企业在大会上的战略部署备受瞩目。

  Lonza 早在 2024 年底就宣布,计划转型为一家 “纯粹的” CDMO,哺乳动物业务部门负责人 Stefan Egli 重点介绍了其具体细节和物流。Egli 表示,过渡计划将于 2025 年 4 月 1 日完成。

  Stefan Egli 分享了公司战略和新组织架构。CDMO 业务组织架构将简化为三个集成业务平台:Integrated Biologics 推进一流集成产品,涵盖哺乳动物和药物产品服务;Advanced Synthesis 结合混合化学和生物学解决方案,包含前小分子部门和生物共轭物;Specialized Modalities 开拓尖端技术,如细胞和基因技术、mRNA 等。此外,Lonza 决定退出胶囊和健康成分(CHI)业务,聚焦核心 CDMO 业务。

  近年来,SK集团通过并购投资打造了仅次于三星生物的第二家韩国CDMO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 2025 DCAT Week 上,SK Pharmteco 欧洲小分子主管 Joyce Fitzharris 强调了小分子 API、肽和质粒生产的关键扩展。

  2022 年,SK Pharmteco 为都柏林 SK Biotek API 生产设施扩张预算 3500 万美元。第一阶段将新建建筑,增加 26.5 立方米反应堆容量,配套过滤和干燥设备,新工厂将于 2026 年 1 月开业。

  SK Pharmteco也表示,将大幅扩大小分子和多肽的生产能力。公司投资 2.6 亿美元在韩国世宗市建设新工厂,这是其在韩国的第五个生产基地,占地 135,800 平方英尺,设八条生产线,年产量可达数十吨,将于 2026 年底运营。

  此外,SK Pharmteco 在普鲁士王园区委托了新的 20,000 平方英尺 CGMP 检测设备,具备 RCL 检测和分子分析实验室空间。完整的平台可用于研发测试和完整的CGMP检测能力。

  富士 Diosynth 生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Lars Petersen 在 DCAT Week 上,谈到北卡罗来纳州霍利斯普林斯的扩张和供应链相对性。

  富士Diosynth生物首席执行官兼总裁Lars Petersen强调了该公司多年来的多地点扩张,旨在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近年来,该公司宣布了86亿美元的投资,而且还没有放缓。他们计划未来四年每年新建一个设施,总投资 90 亿美元。最近,丹麦工厂完成生产扩张,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产能从 6 个增加到 12 个,成为欧洲最大端到端生物制药制造基地。

  Petersen 强调公司 “kojoX” 理念的重要性。kojoX 生物生产ECO在美、英、丹麦和日本布局,构建灵活、可扩展的生产网络。

  全球网络是建立在一个协调设计的生产设施、设备、工艺和质量体系。这种协调一致的设计使经过验证的原料药API工艺可以转移到富士Diosynth生物技术公司网络内新的、等效的生产线上,实现可扩展性和快速技术转移,打造更可持续的生产工艺。

  Corden Pharm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ichael Quirmbach 博士主导了公司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一方面,公司计划在瑞士扩大肽生产能力,上线 升额外产能,涵盖下游产能环节。另一方面,3 月 11 日,CordenPharma 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临床阶段公司 Viking Therapeutics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为其GLP - 1候选药物 VK2735 提供开发和制造服务,满足其临床和商业需求。

  Quirmbach 博士强调,公司承诺在未来 3 年内投资约 9 亿欧元发展肽技术平台,推进两项重大扩张计划。美国方面,为 Corden Pharma Colorado 工厂增添肽产能,计划建设新的大型制造工厂,并在现有工厂增加生产线,以顺应糖尿病和肥胖症 GLP - 1 激动剂药物市场的迅速增加。欧洲方面,在瑞士巴塞尔地区建设新的绿地工厂,为客户提供从早期临床到后期商业制造的服务。

  Axplora 首席执行官 Martin Meeson 关注到 GLP - 1 药物的迅猛增长,强调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宣布在法国西南部的 Mourenx 基地投资 5000 万欧元,专门从事改造大型原料药工业化学和色谱项目,巩固在生物环境中肽纯化的地位,支持 GLP - 1 药物等下一代疗法的开发。

  在 ADC 商业制造方面,Axplora 在法国勒芒工厂推出先进的有效载荷制造车间,加强为 ADC 开发和制造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的能力。此外,2023 年,公司还在德国勒沃库森安装了新的 cGMP 试点装置。

  Bora Pharmaceuticals 在北美和亚洲开展业务,专注于大分子和小分子以及灌装/完成。CDMO 部门总裁 JD Mowery 讨论了一个以AI为中心的多年项目。

  CDMO 部门总裁J.D. Mowery强调,Bora Pharmaceuticals计划利用人工智能(AI),将其整合到其基础设施的每个方面,以加强药物开发、制造和分销。

  CDMO的目标是创建第一个“有感知的CDMO网络”——一个不仅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还能预测、适应和进化的系统。

  印度 Shilpa Medicare 在 2025 年 DCAT 周上宣布成立新的 “混合” CDMO。该平台除为多肽类药物提供服务外,还将面向小分子和大分子客户,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

  Shilpa 在新闻稿中表示,混合模式将采用双重方法:提供全面的发现、临床和商业外包服务,同时还包括商业上可用的“现成”新型配方,用于企业对企业 (b2b) 许可。

  Shilpa 表示:“我们GLP-1 和生物制剂服务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企业具有一系列完全开发的产品,可供独家授权,从而消除了合作伙伴的开发风险。然而,Shilpa仍然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 B2B 公司,确保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与客户竞争。”

  截至 DCAT 周开始,公司有三种后期产品可供授权。Shilpa 的肽生产能力涵盖固相合成和溶液合成,综合设施为药筒和设备提供灌装 / 完成服务,年产能为 2000 万单位或 40 公斤 API 肽药物物质。此外,公司还为生物制剂客户运营专用设施,单克隆抗体产能正在提升,微生物发酵设施预计于 2025 年晚些时候投入运营。

  Upperton Pharma Solutions 首席技术官 Ian Lafferty 指出,受诸如慢性疾病日益流行等因素的推动,工业对无菌生产的需求正以显著快速的速度上升。但生产能力存在不足,小型创新公司难以找到比较合适的无菌生产服务。CDMO 模式能为创新企业来提供专业相关知识和灵活的设施空间,降低其投资成本。

  Upperton Pharma solutions 已完成了英国诺丁汉新无菌生产设施的建设,这座新设施是其现有50,000平方英尺的Trent Gateway设施的补充。该设施符合修订后的欧盟 GMP 标准,将有效缓解无菌生产能力紧张的局面。

  这场 CXO 赛道的激烈角逐,在 2025 DCAT Week 的浪潮下愈演愈烈。药明生物虽在与三星生物的较量中大幅落后,但整个行业并未因此停下  脚步。众多 CXO 企业纷纷在 DCAT Week 上亮出战略底牌,积极布局产能、拓展业务领域、探索创新技术。企业着重关注 GLP - 1 和 ADC、AI化及供应链等方向。未来行业格局或再洗牌,谁能脱颖而出,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