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下载APP

1989年主席遗体安置每年开销引质疑徐静披露:没有用国家的钱

  消息一经传出,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从无数中国人民的眼中涌出。此时此刻,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中央政治局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将这项重任交到了徐静同志的手中。

  那一天的凌晨,卫生部的工作人员突然敲开了徐静同志的宿舍门。徐静一言不发,立刻跟随工作人员上了轿车。车子疾驰,直奔而去。

  可她万万没想到,一下车就被工作人员拉进了一间小房间,房间里的领导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毛主席在凌晨时分驾鹤西去,需要她负责保护遗体。”

  这晴天霹雳的消息,让徐静当场愣在原地。她强忍住内心的悲痛,稳定心神后,当即提出了三个要求:必须与同事商量具体方法、亲自查看遗体情况、准备必要的药品。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当年可是亲自参与过孙中山先生遗体防腐的工作,找他问问准没错。

  可张老师那儿虽然问到了些门道,但还不够完整,于是她又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另一位教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位前辈的指点,让徐静心里总算有了底。这一折腾就是整整六个小时,她赶紧往赶,见到领导后,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处理方案说清楚了。

  徐静这才开始着手处理遗体。尽管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她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把初步保存的任务给完成了。

  谁曾想到,尽管准备工作已经做得滴水不漏,可还是在吊唁期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前来送别敬爱的毛主席的群众络绎不绝,人群挤满了纪念堂的每一个角落,热浪翻涌,空气温度居高不下。

  即便是把大厅的空调开到最大,温度也始终降不到15℃以下。这样的温度对于遗体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徐静眉头紧锁,可她不能惊慌,更不能让这个难题影响到吊唁工作的正常进行。

  经过反复思索,徐静和团队决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减少灯光数量,二是播放哀乐录音。虽然是权宜之计,但总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

  就这样,在徐静和她的团队日夜守护下,吊唁工作总算有惊无险地进行着。可好景不长,到了9月18日,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又摆在了徐静面前:

  当吊唁仪式落幕,毛主席遗体被送往一处隐秘所在,这一个地区有个神秘代号叫“769”。那是一间设备齐全的地下保护室,为的就是谨慎保管这具伟人遗体。

  她认为必须把这里改造成相对密闭的环境,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中央对此格外的重视,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由徐静和一批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共同参与其中。

  大伙儿都争着发表专业意见,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各种可行性方案。尽管大家说法不一,意见相左,但终究是选定了最为稳妥的保存方案。工作人员把“六防”原则记在心里,那就是防霉、防潮、防尘、防菌、防光、防氧化。

  时间一天天过去,事实上这套方案确实管用。就在此时,毛主席纪念堂即将落成,这又将为遗体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变化。

  而这件大事不容有失,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把关,每项工作都要精益求精。这不仅是对毛主席的尊重,更是对全国人民的交代。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终于落成了,这让无数怀念毛主席的群众心里都有了慰藉。

  那一年的8月,毛主席的遗体从“769”秘密基地,被郑重地送往了纪念堂。从此,天南海北的老百姓都能来这里瞻仰伟人遗容了。

  此时的徐静已然是纪念堂的副局长。不过,身份虽然变了,但她那颗忠诚的心却一点都没变。

  什么是“三不用”?就是不用提醒、不用督促、不用检查。每个人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纪念堂还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这种制度看似繁琐,可谁让这关系到毛主席遗体的安全呢?

  徐静和同事们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怕出一点差池。他们经常说:“保护好毛主席遗体,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责任。”这种如同对待亲人般的慎重和用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在他们眼里,毛主席的遗体不只是一个责任,更是全国人民的精神寄托。

  1983年底,徐静给大伙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毛主席纪念堂欢迎全国群众前来瞻仰”。这可把人民群众高兴坏了,不少人闻讯后连夜动身,千里迢迢赶往北京。

  可谁曾想,前来瞻仰的人实在太多了。每天排队的队伍蜿蜒数里,可纪念堂的接待能力有限,必须凭票才能进去参观。没抢到票的群众,只好失望而归。

  眼看着这么多人空手而返,徐静和同事们急在心里。他们绞尽脑汁,反复琢磨: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更多人圆了这个心愿呢?

  他们眼前一亮。这个简单又管用的办法,立马提高了参观效率。从前用老办法,从1977年到1984年,7年时间总共接待了1062万人次,平均每年152万人。可改用身份证后,光是1984年一年就接待了516万人!到了1985年更是达到991万人,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能接待6万人呢。

  这套“实名制瞻仰”的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当然也不缺乏有些人对其成本提出疑问:“每年花这么多钱合适吗?”

  “确实,早期需要国家投入一些经费。但随技术日渐成熟,这笔开支也就不存在了。”

  说到底,真正质疑的人只是极少数。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保存毛主席遗体这笔钱不仅该花,而且值得花。

  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伟人,是全国人民由衷敬仰的领袖。能够瞻仰他的遗容,对无数人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正是通过保存遗体这种方式,人们才能将对毛主席的思念与敬意,寄托在这庄严肃穆的纪念堂中。